社情民意

承传统树美德让未成年人在良好家风熏陶下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4-03-17 眉山日报
分享:

作者:仁寿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仁寿县家长学校总校校长杨克能 

 

中央电视台“家风”专题,各种回答中,虽有调侃,但也反映出家风的缺失,更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让我们对家庭教育进行反思,敦促我们一定要把家风的传承、培育、树立提上家庭教育日程,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家风的解读   

家风,一般指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是一个家庭的风尚和风格,通俗的讲,就是一个家庭的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给家中后人们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集思想、情感、态度、精神、情趣、生活习惯于一体。它是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既是家庭成员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家庭成员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它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修养。积极、正面、向上的家风,可对家庭成员在个人修养、品德操守、为人处世、行为习惯起促进作用。好的家风,如同甘洌的泉水沁入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品咂间,必有所思,必有所悟,心有升华。家风正,则家庭和睦,邻里守望,英才辈出,家庭兴旺发达。反之,则子孙不孝,戾气横生。现在很多家庭家风出现狭隘、庸俗、功利化倾向。一些家长从小教育孩子“不能吃亏”、“镏铢必较”,时时处处为自己着想。传统的家风面对极大的挑战。   

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关于家风的文字记载更是多如繁星。司马光《训俭示康》中有“习其家风”之语。庾信在《哀江南赋》序中说:“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辛弃疾诗词中有“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凸显家风的重要。   

中国历史上,许多圣贤志士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的家风是:有德者皆由俭来,俭以立名,侈以自败。晚清重臣曾国藩的家风是:勤奋、简朴、求学、务实。毛泽东同志的家风是:不经商、不赚钱,低调做人、清廉。周恩来的家风是不搞特殊化。朱德将“德”字贯穿家风。   

中国传统家庭都很讲究家规、家风。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文化,只关德行。即便山野普通的农家,也很讲究家庭成员的家教。家风的好坏,与文化程度高低没有必然联系,知识匮化的寒门父母,反倒教育出品行端正,学识超人的后代。   

家风还能够调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家庭内部和谐、团结、稳定,凝聚家庭兴旺的力量。在一个谦逊礼让、互关互爱、宽容理解家风中的家庭成员之间必然能友好相处,心情舒畅,家庭必然温暖幸福。   

二、家风的传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家风内容丰富、内涵深刻。它既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又包括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广为传颂的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清代政治家林则徐写的家教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如今,这些蕴含着传统文化的家风,依然有强大的穿透力、生命力。家教家规代代相传,并在传承中丰富发展。   

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好的家风,不是一朝一夕、三年五年就能形成的,而是经过几代人的长期积淀,总结而成的。一经形成,则世代相传,一脉相承,激励家人(族人)前进。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乏体现各自家庭良好风范的典型。宋朝陆游的《放翁家训》、清朝朱伯庐的《治家格言》、近代傅雷的《傅雷家书》,不仅体现了各自家庭良好的家风,而且被社会广泛认同,被许多家庭借鉴。家风世代相传的曾国藩,其家风倍受世人称道。无论公务多么繁忙,他都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导学业和生活中的问题。他总结出的治家八字:“早、扫、考、宝、书、蔬、鱼、猪”,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历史上传为佳话的“六尺巷”故事更为典籍:“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家书,使两个家庭各让地三尺,它拓展的不仅是街巷之宽,更是道德之厚,同时升华奉扬了煦暖人心的佳美嘉善之家风。   

一个好的家风,一般要经历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形成,一经形成,则代代相传,并且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发展,扬弃与时代不相符的东西,不断增加与时代同步的内容。我自己的家风,据记载,初步形成于200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经过六代人的不断丰富发展,形成我们现在的:“孝为先,德为魂,书为首,善为本,和为贵;勤奋发家,节俭持家,清白传家”的良好家风。   

三、家风的培育   

良好的家风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想有就有的;也不是一时半时就能形成的,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靠家庭几代人不断努力而形成的,同时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根据每个家庭实际进行培育的。   

(一)家风的培育要与时俱进,富有时代特征。每个家庭,要在自己已有家训、家规、家风传承中,发扬传承好的,扬弃与时代不相符的,吸收符合时代要求的,将传统与现实有机的结合。当前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家风建设,把家风培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在继承传统时,好的精神要发扬,但不当的方法要摒弃。试想,现在还允许将孩子用头去悬梁、用锥去刺股的家庭存在吗?现在的家庭为了孩子读书还去凿壁偷光吗?   

(二)家风的培育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家风社风共同培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础,家风在影响社风形成的同时,好的社风又反作用于家风,促进家风的发展。一个地方好的社会风气、人文精神,使千万个家庭竞相效仿。长期以来形成的勤学善思、吃苦耐劳、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仁寿精神,既是千万个家庭家风的集成,同时又涵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仁寿人。   

(三)家风的培育要以德为首,弘扬传统文化。所有家庭在家教、家规、家风的培育中,必须把道德品质放在首位。要把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家风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千年中华文明,是人类文化河流中唯一没有干涸、没有断流的。当前,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首位,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作为家庭家规家风的重要内容。并从娃娃抓起,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四)家风的培育要从实际出发,富有家庭特色。由于人们所处环境、地位不同,认知水平高底差异,以及每个家庭已有家规家风的实际。每个家庭必须突出各自家庭的重点和特点,切忌照抄照搬,相互攀比(但可互相交流、借鉴),切忌几个家庭一起按一个模式进行。但每个家庭家教的内容一定要与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相一致,不得以任何方式抵制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   

(五)家风的培育要有方向目标,要循序渐进。在家风的培育中,每个家庭要制定出近期目标和长远方向,我们这一代做好什么,下一代做好什么,几代后形成什么样的独特家风。目标一经确定,就要从最起码的行为习惯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切忌好高骛远,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六)家风的培育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大家都懂得,但是行动起来差异却很大。“上梁不正下梁歪”,在每一个家庭里,父母长辈的行为不检点,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一代。言传与身教是家风培育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家长要重言传,更要重身教,用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生活方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表率。要抓铁有痕,踏石有印,一步一个脚印地塑造家风。要调动所有家庭成员的积极性,使大家都行动起来,不能剃头的挑子——一头热。要言行一致,说了的话要落实,曾参母亲杀猪的故事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