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张中伦: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岗位上永不退休

发布时间:2015-11-02 来源 眉山日报
分享:

66岁的张中伦担任仁寿县清真寺民主委员管理会主任已经22年了,从1995年开始,连续六届担任县政协委员。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同胞,基层宗教工作的一员,他始终凭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把对民族团结的热情,熔铸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多年来,张中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为仁寿县的和谐稳定与民族团结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砖一瓦 

二十年整修一座清真寺 

10月28日清晨,当车辆缓缓驶进仁寿县青岗乡,整洁宽敞的乡村公路、高大茂盛的乔木、错落有致的灌木、人来人往的集市、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跃入眼帘,一片其乐融融的乡村景致,赏心悦目。青岗乡是全市唯一享受民族待遇的乡,辖9个行政村,56个经济社,共有16563人,少数民族2069人,其中回族1986人,在工作和生活中,民族团结便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这一事业,张中伦兢兢业业,把汗水都洒在了这片热土上。 

见到张中伦时,他正在清真寺周围巡查,并不时和来往的回族群众打招呼。青岗乡的这座清真寺是全市唯一一座,也是全县穆民群众过正常宗教活动的地方,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1993年,当张中伦担任仁寿县清真寺民主委员管理会主任的那刻起,重新修缮清真寺就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 

“它给我们提供了信教场所,是我们的家,更是我们的圣地。”张中伦说,维护民族团结,首先要懂得尊重各自的信仰,作为回族人,他更要不遗余力地努力营造和谐环境,让自己的同胞都有一个温暖的家。 

经费紧张,张中伦就自掏腰包,没有劳动力,张中伦就自己做起了泥水匠。每当夜里下暴雨,张中伦就辗转难眠,担心清真寺是否会被雨水侵蚀。经过多年一点一滴的修补,寺内的墙面和地面,清真寺焕然一新。时至今日,经过张中伦的不断努力和精心管理,每个星期五,在清真寺都能看到穆民做礼拜虔诚的身影。 

一心一意 

把一生奉献给民族团结 

在日常工作中,张中伦注重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个细节,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踏实的工作作风要求自己。在他看来,民族团结工作其实就是由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想干好工作,就必须认真、细心对待每件事情,跟群众交心、交朋友,才能更好地沟通、解决问题。 

为做好工作,加班加点成了常态,所有的文字材料,他都要逐字逐句仔细斟酌,他常把“民族团结无小事”挂在嘴边,时时提醒自己和身边的人,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多年来,张中伦多次组织管理会开展走贫访困、帮扶慰问等有助于民族团结的各类活动。 

为了了解和熟悉每一户回族同胞的情况,张中伦走遍了仁寿县有回族同胞的乡镇,他的电话本上登记了每一户回族同胞的电话号码。每逢回族同胞有红白事的时候,张中伦总是主动前往,利用回族同胞聚集的时候,与他们拉家常,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出谋划策。 

“如果没有他,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张永刚今年32岁,几年前,由于母亲和孩子相继生病,家里一贫如洗,只得向张中伦求助。张中伦了解到情况后,三番四次去医院探望张永刚的家人,并不断向上级汇报,争取补助。等张永刚家庭情况稳定后,张中伦又帮着他去办低保,并教他养鱼,求得一技之长。 

仁寿县有10多个乡镇都有回族同胞,张中伦始终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前列,始终坚持把服务群众、维护各族群众的合法利益,解决回族同胞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回族同胞有关的经济、污染、土地等纠纷问题,张中伦知道后,便不遗余力去协商解决,努力把事情办得最好。 

“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岗位上,我永远不退休。”张中伦说,只要回族同胞需要他,政府需要他,他就会奉献出所有的余热。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