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破茧成蝶香馥郁 美丽新村入画图

发布时间:2015-11-25 大化镇
分享:

金秋时节,走进仁寿县大化镇水利村,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一幅迷人的乡村画卷:一幢幢漂亮别致的农家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灰瓦白墙,古朴典雅;一条条平坦洁净的水泥路环绕着田野、穿越村庄;一大批花卉苗木基地内,鲜花争奇斗艳,馥郁宜人,令人陶醉,特别是一张张笑脸更是洋溢着对美丽新家园建设的赞美。  

大化镇水利村是大化镇北端的一个小村。几年前,这里与许许多多的传统村社一样,村民分散而居,耕作一家一户,枇杷种销成为土地上的主要收入。谁也没有想到,几年后的今天,水利村破茧成蝶,一举嬗变成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幸福美丽新村。家富业兴村美人和在这里得到体现,村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水利村因为新村建设走“红”,成了远近闻名的“就地城镇化”新村,不少人慕名而来观摩她的美丽倩影。  

这仅仅是仁寿县大化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山村巨变,是大化镇实施“创新四种模式,加快四个转变”战略的必然结果,是“统筹城乡,全域发展”的真实写照,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生动实践。2014年,全国一村一品现场会和四川全省助农增收现场会相继在此召开。  

把准需求

惠及民生不遗余力

“多亏了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才有了我们水利村的今天,感谢党、感谢政府。”一谈起现在幸福的新生活,水利村的村民都直言感激。  

现在水利新村依山傍水,农房单体独栋,前庭后院,真正实现了农村人住进了“别墅”,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水利村的演变看似自然,而实际是必然的过程。在农村,改变居住条件是村民关心的头等大事。“5·12”地震灾后重建,水利村城乡建设用地实施了增减挂钩试点,并在2012年底,一个占地约300亩、总面积3.8万平方米、具有川西民居风格的安置点建成,以旧房补偿款找补后,村民实现了以较低的成本住进了新房,有73户农户以“倒进钱”的方式住进了“别墅”。  

项目实施完毕,周转土地指标仅126亩进了县城,土地进城,资金下乡,城市反哺农村,仁寿县委统筹城乡,造福民生的理念跃然纸上。  

惊喜远未结束,2013年,以同样的方式,仁寿县斥资2亿元实施劳动寒保双挂钩项目,在大化镇建成了又一个12万平方米的幸福美丽新村华兴家园。小区环境优美,功能完善,水、电、气、汛全部到位,房屋坚固美观,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群众家业做大的同时,集体的家业也在壮大。公共服务中心投资400万元,面积1900平方米。村集体拥有32%商业门市股权,年收入在40万元左右,实现了农民财产的成倍增加,也解决了空壳村的问题。  

项目支撑,资源整合,建设有特色无落差的美丽新村。仁寿县以务实为民的情怀,以大的气魄和手笔,解决了新村建设“钱从何处来”的问题。由于新村建设标准高,质量优,加之财产性收入陡增,项目区以外许多村民渴求“被上楼”。  

产业引领

富裕新村生机勃勃

每天一早,鲜活甲鱼就从大化镇水利村1社起运,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成都伊藤洋华堂的货架上,中华鳖示范养殖场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塘生甲鱼’已成规模,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放心水产品。”  

旧房复垦,住上新房,庄稼怎么种?收入哪里来?“大瓦房响叮当”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随之而来。问题倒逼改革。大化镇干部群众都意识到,成本高、品质低、小块分散、单打独斗的传统农业适应不了住进新房之后的现代生活。如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财产权利的重大课题摆在干部群众面前。最终,水利1社率先破题,省级中华鳖示范养殖场“塘生甲鱼”进驻,成都伊藤洋华堂货架上的鲜活甲鱼在这里生产起运。随之而来的是成都华苑林业,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501亩的花卉苗木观赏园区。去年10月,仁寿县双友农业合作社在水利2社投资1000万元建成505亩优质脆桃和柑橘园,提供该园区技术支持的是具有博士学位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植保专家王泽周和仁寿清见协会会长、果树专家徐文科。  

在成片外租土地经营的同时,镇村两级还在被县委书记称为“猪的综合体”的生猪园区的经营管理上大动脑筋。该园区整合县乡资金,引进本镇国家级示范农业专业合作社龙门生猪专业合作社,建成了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实现“统一引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改变了以前单家独户分圈养殖和一租了之的模式。村民以每户1万元的现金入股,园区固定投资以每股2万元标准折资配送给每位股东,加上龙门生猪专业合作社入股,园区形成了1200万元资产和年出栏10000头生猪的规模。2013年、2014年,每股分红3000元(占现金股的30%,现金和配送股之和的10%),园区占地支付租金由所在社村民共同分配。“村民入股、公司经营、全程监管、年终分红”的经营模式避免了近年的猪贱伤农。同时,园区污染处理物全部用于周边种植,生态循环经济在全村形成。在土地流转和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上做足文章之后,村民生产方式全部转变,劳动力身份全部转变,农村内部的生产关系得以调整,“两头有保障”的外出务工人员占50%。土地流转租金和生猪园区分红,再加上就近和外出务工收入,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2000余元。改革就此尚未停步。2014年底,仁寿县首个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水利村赶场小站建成,借助京东,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在鼠标轻击下完成。村民“触电”,渐入佳境。  

水利村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农民收入的增加,不仅仅是产村一体,更重要的是工商资本到了农村,传统农业渐变为现代种养业,现代生产的要素、理念和经营模式进了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管理进了农村。突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得以彰显。  

而这样有生机的富裕新村在该镇的华兴家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华兴家园建成了1500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由项目区群众和安置点搬迁户以较低的价格认购,并组建仁寿县第一家由农民和集体以商业用房入股的华兴家园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采取“农民(集体)持股、公司专业经营、年终分红”的方式进行运作,辖区群众还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务工经商。项目区土地在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指导下有序流转,边远山区不适合农作物耕种的土地逐渐被苗木果树等替代,促进了绿海明珠建设。  

一个个产业,犹如一片片风光,真正使“寸土”变成了“寸金”,一个现代版的“世外桃源”正在迅速崛起。  

村美人和

华丽蜕变蓄势腾飞

青山如屏,绿水如带,走进大化镇的水利新村和华兴家园等,树木郁郁葱葱,文化墙图文并茂,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延伸到农户家门前。广场上,老人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孩子们追逐嬉戏,呈现出一派欢乐祥和的场景。  

家富业兴还需村美人和,全域天府新区战略惠及162万仁寿人民。全域安全饮水工程让黑龙滩水库的优质水、放心水率先来到水利新村,新村始建的蓄水塔虽仍立在山腰但作用已然不再,成为同网同质同价的清凉甘美的自来水替代苦涩的井水的最好历史见证。没有安全饮水的新村是遗憾的新村,但仁寿全域不会再有这样的遗憾。好事成双,仁寿全域燃气工程再次让水利村感受到“中奖”的幸福。2013年6月,水利村正式告别拾材烧炭时代,261户群众全部开通天然气。随着绿海明珠、千湖之域的建设,水利村庄绿地绿化面积达到60%,水域面积达到80亩。水利村文化广场可能算不上“百园之市”之“百园”之一,但其5000平方米的规模,也堪称仁寿村级活动场地的标杆。2013年,水利村成为全省宽带千村示范村,同年评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村。2014年10月1日,仁寿至视高公交车开通,站点设到了水利村门口,村民迎来“两元到成都”的时代。以“网格管理到家庭,优质服务到家门”为主题的社会管理创新推进了水利村“人和”的进程,近2000平方米的1+N服务中心、一流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让村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优质的公共服务,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华丽转身,折射出大化镇强村富民带来的巨大变化,而这种由表及里,内外兼修的变化也发生在华兴社区,该社区组建了联合党支部,统揽三村党务。建成物业服务管理中心、便民服务中心、计生卫生中心等服务小区群众。同时,投入资金建成了大化镇中心幼儿园和老年活动中心,新村幼有所教,老有所乐。全面落实网格管理,小区治安形势平稳,从开始建设至今实现零上访目标。整合三村文艺力量,组建文艺队伍,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市人口计生“三下乡”活动和全县书画进乡村活动走进华兴家园,群众好习惯和新村好风尚正在形成。  

统筹城乡,全域发展,家富业兴村美人和。第二轮农村改革的春风让更多的农村像水利村和华兴社区一样多姿多彩,如颗颗珍珠洒满在陵州大地。  

看繁花似锦,听赞歌如潮。大化镇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有闪光的昨天,有灿烂的今天,必将有辉煌的明天!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