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以科技和模式创新助力扶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6-08-03 来源 国际在线
分享:

国际在线四川频道报道(张清锐):眉山市仁寿县在脱贫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用科技和模式创新扶贫助力农户增收。     

盛夏时间,眉山市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8组350亩桔橙基地,挖掘机在一片坡地上整理土地,仁寿县扶贫移民局、景贤乡党委政府、同意村两委查看建设进度。这是仁寿县在脱贫攻坚中探索创新开辟的“公司+支部+协会带农户”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这个发展模式将为同意村以及汪洋镇千山村、田湾村、红日村等贫困村带来发展增收。    

这个模式好哪里 群众和支部都有最大效益    

“同意村8组有34户116人,其中贫困户3户8人,这3户贫困户有劳动力但无产业,找不到发展门路,他们人均只有2700元,2013年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去年,这3户把22亩土地流转给了基地。这流转的350亩土地每年公司付给租金每亩260元,见效益后每亩20%比例分红给农户,村民每年从每亩土地中获得增收3000元。此外,支部分红占比5%,增加了村支部集体收入,这个模式填补了原来村里没有集体收入的空白;见效后,支部每年至少可以收入10万元,这些钱又可以用来为群众做些实事”。同意村支部书记陈碧林介绍说。同意村是贫困村,地貌属于丘区,有8个村民小组,2860亩土地,主要产业是柑橘,有1600亩,此外就是养猪、鸡、兔、乡村旅游等产业,还准备这两年把基地建好后还要扩大到2组让他们也受益。    

同意村8组贫困户77岁的女村民陈学明家是个特殊的贫困家庭,家里3人,孙子在读初二,儿子在上海打工。自己除在自留地里种些庄稼外,还要照看孙子。儿媳妇是外地人户口不在景贤,原来的丈夫去世后留下1个儿子和2个老人,现在陈学明的儿子要负担2个孩子3个老人,因此家庭贫困经济拮据。去年,陈学明把5亩土地租给了基地,又在基地务工帮助除草等,每天有50元收入,今年在基地务工就收入了2000元。陈学明老人介绍,以后见效益后收入更多,这样整安逸啊,这样一来我们家日子就好过了!    

科技和模式创新 带动发展让农户持续增收    

这种模式的创始人是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仁寿县新店乡柑桔协会会长——徐文科。他于2015年注册资金3000万元成立仁寿县四川橘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有和在建基地2000亩,覆盖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汪洋镇千山村、田湾村、红日村等贫困村。公司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紧扣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以特色种植为重点,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创业,典型带动,造福惠民”的总体思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提出科技创新、模式创新的新思路,拓展扶贫途径,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产业精准扶贫。    

创始人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及省、市、县技术推广部门等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往来,引进2位国家级栽培育种专家,培养了一批以优秀青年大学生和返乡青年为骨干的创新团队,全力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繁、育、推"一体化的创新型柑桔种业科技企业,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农户增收。    

2015年,公司创新提出“公司+支部+协会带农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即:农户占比20%、协会占比10%、支部占比5%、公司占比65%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在这种模式下除享有年终利润的20%分红外,还享有土地流转收益、国家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合理间种收入和基地的务工收入等,极大增强农户种植桔橙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提升桔橙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规范化,促进产业发展,真正实现通过产业发展助农脱贫的目标。    

目前,公司在仁寿县景贤乡同意村8社建设基地面积350亩,涉及农户34户,计划未来3-5年,除自建的2000亩基地外,产业扶贫发展模式基地超过10000亩,优质产品4万吨,产值2.4亿。辐射带动农户发展10万亩,产值12亿,解决近4000人的就业问题,实现3万人产业脱贫。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