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走进贫困村系列报道之化石村:扶贫新路径 旅游富山村

发布时间:2017-03-14
分享:

彭淑华正喂养蛋鸡 

五龙山旅游接待中心 

本报记者 梁昊 

地处荣威山脉尾翼的仁寿县禾加镇化石村是传统农业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户74人,70%以上为因病致贫。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380元,比全县人均低3490元。曾经,水、电、气、通信“四不通”是化石村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化石村“第一书记”周杨和驻村工作组一道,通过产业发展、易地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兜底、医疗救助、教育扶贫等措施,扶贫成效明显,圆满完成了2015年度脱贫5户13人、2016年度脱贫6户20人的目标任务。 

传统模式助产业发展 

“目前下的鸡蛋还比较小,数量也比较少,等鸡再长大些,就能提供持续不断的蛋源了。”2月28日,记者在化石村5组见到77岁的彭淑华时,她正在帮儿子肖体俊喂养蛋鸡。彭淑华介绍,这种绿壳鸡蛋在超市售价为2.5元一个,即便按照2元一个的价钱批发出售,也将获利不少。 

据了解,贫困户肖体俊去年在扶贫政策支持下买了30只鸭子和3头猪,饲养卖出后,产生的收入又作为投资,换养了蛋鸡。去年10月开始饲养,蛋鸡生长顺利。看到蛋鸡成长进入稳定期,肖体俊便将其交由母亲彭淑华帮忙饲养,自己到县城打零工补贴家用。 

近年来,化石村稳步推进落实“五个一批”工程,整合帮扶项目、对口部门帮扶资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资金和贫困户自筹资金,迅速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产业。“2016年完成了19户贫困户种、养殖规划到户项目的实施,现有存栏量为规划量的1.5倍。”周杨表示,下一步将引导农户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配合生态旅游,发展种植生态油茶、农家小菜、生态花生等,把贫困户传统产业结合到旅游发展新路子上来。 

与此同时,化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位于五龙山山脚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于去年10月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接近尾声。建成后将解决五龙山上200户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由于自然环境条件的原因,过去五龙山一直处于山上无来水的境地,农业灌溉尤为困难。”周杨表示,“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建成后,将把水引到位于山顶的蓄水池中,让五龙山家家户户都能有水喝、有水用。” 

新路径赋“造血”能力 

化石村2组的尹帮状、黄玉华夫妻俩,去年国庆节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办起了农家乐。“原本因为重病无法外出打工,没想到赶上了好政策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创业,总算有了家庭收入来源。”黄玉华高兴地介绍,自家的农家乐地处五龙山山顶“桐花谷”附近,尽管五龙山旅游尚在开发进程中,上周末还是接待了上百名外地游客。“大家都是冲着五龙山徒步游来的。”尹帮状说,“为了让游客能玩得开心、吃得舒心,我们特地准备了土鸡、土鸭、糯米粑等农家特色饭菜,力争在化石村旅游业发展的契机中脱贫。” 

尹帮状、黄玉华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得益于化石村的旅游脱贫新路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化石村结合本地旅游资源优势,创造性地探索出旅游脱贫的路子,使贫困户的脱贫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在一起,拓宽和稳定贫困户收益渠道。依托“农家乐+民宿+贫困户”、“景区+贫困户”、“旅游+”模式,通过贫困人口在旅游业中就业、销售特产、增加财产性收入等多种方式,将贫困户与产业链精准挂钩,既实现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逐步培养起贫困户的自我“造血”能力。 

从五龙山旅游发展中受益的,还有五龙山旅游接待中心。2017年元旦正式开业的旅游接待中心,在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最高达到200人次。截至目前,到化石村旅游的游客累计达到1.5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20万元。游客的热捧,让周杨看到了五龙山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也让化石村驻村干部坚定了发展的信心。 

“目前,五龙山栽了2万棵桐花树苗,将打造成‘桐花大道’、‘桐花谷’等景点,争取五龙山开发成形后年旅游收入达到60万元。”对下一步工作,周杨充满信心。“化石村已被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全县旅游扶贫试点村,接下来将按高要求规划、高标准打造。未来几年,一个全新的户外生态旅游目的地将会迎接全国各地的游客。届时,化石村不仅仅是脱贫,而将会踏上致富道路。”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