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枇杷节开幕 一颗枇杷三种卖法
□本报记者 袁丽霞 曾小清
5月15日,仁寿第十七届枇杷节暨第三届京东网上枇杷节开幕。开幕当天,仁寿县飞跃果业专业合作社会长徐友坤就在网上卖了100多箱枇杷,收入近万元。
63岁的徐友坤今年第一次“触网”卖枇杷。目前已网销了500多公斤。因为网销要适应远距离运输,徐友坤专门订做了1500套包装,包括隔纸、泡沫箱和外包装盒。“重重保护,枇杷才不会轻易在路途中坏掉。”
徐友坤算了一笔账。一箱卖88元,除去其中包装和物流的成本20多元,算下来每公斤枇杷价格是30元左右,利润更大。但徐友坤不满意的是,网销包装、物流很费心思,现在销路也还没有完全打开。“大部分还是得找商贩来收购,全靠网销根本卖不完。”但徐友坤认为,只要品牌打响了,枇杷网销会一年比一年好。
仁寿县目前有21万亩枇杷,去年产量6万吨,产值6.5亿元。眼下,枇杷大量上市,村民们也把一颗枇杷卖出了各种“花样”.
文宫镇太清村一组枇杷种植户朱水蓉喜欢卖给普通商贩。5月15日,她拉着300公斤枇杷往场镇上赶。价格按之前与商贩讲好的批发价,每公斤16元,“这样撇脱点。”朱水蓉也有烦恼。“卖给商贩虽说节约时间,但自己很被动,没有议价权。”
最近几天,朱水蓉也尝试着请儿子在网上卖枇杷。但是常有顾客反馈收到的枇杷烂了一部分。对此,她只得给对方退一部分钱。听说徐友坤今年试水网销比较成功,朱水蓉打算向他“取经”,“可能是包装不过关,我要去看看他用的什么盒子?还是要‘几条腿走路’才得行。”
这几天,太清村村民曹学群家的1亩枇杷已经卖完了。“卖了近1万元。”最近,曹学群每天都到公路旁摆摊,把枇杷卖给过路的散客。因为摆摊的公路连接成都和仁寿,通行车辆多,曹学群每天可以卖50多公斤,每公斤可以卖近20元。虽然今年“大丰收”,但是曹学群有点担心,“听说新修的天府仁寿大道可以从成都直通仁寿城区,到时候走老路的人少了,枇杷不好卖了咋办?”
引入大企业,或许将提供另一种思路。5月15日当天,京东集团与眉山市仁寿县签订了深度合作备忘录,京东金融创投基金将入股仁寿县最大枇杷加工企业,在销售渠道、市场营销、大数据支撑等方面帮助企业向互联网化转型升级。这也是京东首次入股四川涉农企业。
2015年仁寿与京东合作,尝试大规模网销枇杷,当年枇杷网销额达到3.7亿元。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与仁寿县合作将从量转为质,即依托电商和互联网推动产业融合,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将与仁寿县在开放物流、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乡、人才培训、金融、云数据、品牌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