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互联网+仁寿”是啥样? “传统”大县向“现代”强县转变

发布时间:2017-05-25 来源 眉山日报
分享:

本报记者 郭侨 

2013年3月,仁寿县注册成立第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到2016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经实现6.58亿元。农产品网络交易从零开始,到2016年交易额已达2.8亿元。而截至目前,仁寿县共发展电子商务企业113家,电商从业人员12万多人。 

一连串对比鲜明的数据,反映出了一个令人喜人的事实:近年来,仁寿县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仁寿县正从“传统”大县向“现代”强县转变。 

工业品能下乡 农产品能进城 

5月15日,中国·仁寿第十七届枇杷节暨第三届京东网上枇杷节开幕。当天,仁寿县飞跃果业专业合作社会长徐友坤在网上卖出100多箱枇杷,收入近万元。“以往我们通过网络买电器送上门,现在咱农民的水果也能在网上卖出好价钱,”徐友坤说。 

早在2014年底,仁寿在京东开通线上“中国特产·仁寿馆”,仁寿枇杷产业基地签约成为京东直供基地,本地电商服务平台“赶场小站”、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福仁缘等一起加盟,让城市消费者通过手机、电脑等随时上网下单,农产品在果林田间完成包装发货,京东物流配送,36小时即可送达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2015年5月,随着“中国·仁寿首届京东网上枇杷节”的成功举办,仁寿县又创造了四川首例农产品集体打包直供电商平台模式,同时,也拉开了仁寿农产品品牌网上推广和销售新的序幕。其后,相继举办了脆桃、青见、不知火、血橙等生鲜水果网上销售节,均取得明显成效。当年线上农副产品销售总额达到4900万元。 

几年间,“互联网+仁寿模式”持续发力,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京东在仁寿的销量从当初未入驻时的每天100多件,增长到每天1500件以上。仁寿县在网上常年销售的农副产品,也从时令水果、红苕、土鸡蛋,到塘生甲鱼、菜籽油、蜂蜜等等,不一而足,农产品进城大放异彩。 

加快产业融合 促进转型升级 

产品销量的大幅增加,也在倒逼生产扩大规模,转型升级。 

全县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依托本土电商平台,整合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名优土特产,将仁寿特产集体打包触网,不仅大大提升了仁寿农副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切切实实为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问题。 

规划占地3000亩的仁寿电子商务产业园,将建成包括电子商务孵化中心、IT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中心、智能仓储物流中心等在内的综合示范孵化中心,形成集“孵化+创投”、“互联网+”、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集聚区。 

鼓励零售业开办网上商城,形成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推动各类专业市场建设网上市场,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信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向网络化市场转型。 

经过多年发展,仁寿现已形成以电商为主线,政府+平台+企业+种植园+农村电商的“仁寿模式”,有力引领了全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带动了农业甚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赋予了“壮大农业、转型工业、繁荣三产”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打响本地品牌 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仁寿县先后举办多种产品的网上营销活动,让更多、更远的消费者感知到了“仁寿产”的魅力,也让仁寿及其农特产蜚声海内外。电商助力,张三芝麻糕走出仁寿,更走出了国门,特别在美国、加拿大的个别地方,芝麻糕售价达到二三十美元一盒,近乎“奢侈品”.“仁寿枇杷”“福仁缘原浆枇杷汁”“塘生甲鱼”“阮小二红心蜜柚”等32个网络品牌和本地自主农特产品品牌的先后培育、打造,更大大提升了“仁寿产”魅力。 

与此同时,以本地电商平台“赶场小站”为实施“互联网+扶贫”主体,全县建立“电商扶贫爱心基金”,以电子商务为抓手,探索“互联网+扶贫”的可操作性,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的号召,助力脱贫攻坚任务。2015年,帮助贫困户网销农副产品1万多单,销售金额50多万元。2016年,通过“一家一”定点帮扶贫困户80多户,帮助他们通过网络销售增收10万元,并在全县146个建卡贫困村中建设农村服务站点87个,培训贫困人口1200多人,帮助就业830人。 

据县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仁寿县还将进一步加大与京东集团的深度合作,并把贫困户电商培训工作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培训总体计划,加强贫困村、贫困户电商运用培训,计划全年培训贫困人员300人次。同时,全县将大力推进扶贫产品“进网络”“进超市”“进餐饮”“进工会”“进食堂”等“五进”行动,着力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副产品销售难问题,实现贫困群众增收、节支、脱贫。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