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城堰有个女支书

发布时间:2013-08-19
分享:

——城堰乡刘菊仙同志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事迹

城堰乡赵家村,地处仁寿、资阳、简阳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幅员面积4.1平方公里,总人口2368人、604户,耕地面积3144亩,属典型的山丘地貌。从2004年刘菊仙同志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通过不懈努力和辛勤奔波,改变了过去路不通、水不畅;群众思想意识、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淡薄,得过且过、听之任之的现象。全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质的突破。

辛辛苦苦为了修公路。在打通两条断头路后,问题又来了,一遇下雨天道路就非常泥泞,不仅交通运输难,就连群众出行都极不方便。鉴于此,刘支书于2009年再次发动群众,筹资12万余,将两条新开公路和部分村、社道路全部碎石化。铺上了碎石路,不管晴天还是雨天运输不再是难事,群众自然乐得笑呵呵。

虽说铺上了碎石路,但在全县交通大会战中,走出赵家村、走出城堰乡,看到外面村社道路都是宽敞明亮的水泥路时,刘支书心里的愧疚和苦恼油然而生。想到自己的村既无指标,又无项目,更无外援;而村民们,既想修路,又怕出钱····矛盾、矛盾,苦恼、苦恼····怎么办?刘支书几次三番地,表态度、表决心,向乡党委、政府争取项目补助,把邻村完成有困难的2.4公里指标硬生生地拽来了。她又一次挨家挨户走走坐坐,不停地磨着嘴皮,反反复复地为群众做思想工作。前前后后奔波近两月,终于达成共识,硬化从农丰村1组石排嘴到赵家村5组的村道路。但此路全长3公里,而争取来的指标却只有2.4公里,剩余600米没有了上级补助,群众肯定不会再出钱。修呢,资金上有个大缺口;不修呢,一条村道修一半、剩一截?经过反反复复思考、村委讨论,她做了一个果敢的决定,群众仍只集资2.4公里公路款,剩下600米由她自己负责一半,其余村干部共负责一半垫资修建,决不能让此路有头无尾。

合同于2010年11月10日签订了,工程在28日开工了,资金却还不足三分之一。为了尽快集齐工程款、不拖延工期,她起早贪黑地,再一次逐户登门做工作、收路款。而最难的还是很多外出人员,对远到外省人员她通过自己无数次电话沟通、做工作,找亲戚朋友帮忙,讨口似的总算要来集资钱。对省内部分叼酸社员,刘支书自费到成都、乐山、仁寿等地上门收款,所有款项收回后全部如数交给各社员代表。不仅自己掏钱办事不报销,连车费也不曾报销。寒冬的天,寒冷而干裂,在修路的一个月时间里,她天天都到工地上监督工程、协调问题、解决纠纷,为工人和村民送烟、送水、送酒又送肉。即便如此,她和所有村干部都不曾开支一分生活费,到点各自回家,丢下碗又来了。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工人们,笑在嘴上,谢在心上。承包方和村民们和气相处、互相支持,硬化工程于2011年1月26日得以圆满完成,公路质量得到了上级和村民们的一致肯定,连县外的百姓都说“修得好”。这条水泥路的修建,还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意义,以老百姓的话说,“我们老甘泉终于有条水泥路了,刘支书真是一位铁了心为民办事的好支书”!2010年至2012年11月赵家村共建水泥路9公里,基本上解决通行难的问题。

想来想去经济要发展、产业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因地制宜开展,刘支书认为赵家村要得富种果树、改粮种瓜、种蔬菜。2008年“5.12”地震后,刘支书得知四川蔬菜基地受损严重,要恢复还得一定时间时,在不放弃原有特色产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瓜果蔬菜。经过5年的努力,每年全村瓜业收入突破100万元,蔬菜收入达到60多万元。趁火打铁之际,今年又带领全村人民种瓜800多亩,辣椒306亩,早期品种现已上市销售,经济效益又开始凸显,以现在的长势,今年的收益肯定会更胜一筹。想到这些,村民们呵呵地乐着,刘支书也欣慰地笑了!

牵牵挂挂群众放不下。刘菊仙同志不是一心一意的人,她是一心多意的人。路要修,产业要调整,困难更要帮!困难的家庭,总能见她忙碌的身影。2010年4月的一天,在村办公室回家的路上听说年仅28岁,患有脑瘫的杨利发病急需救治,而困难的杨家却拿不出七八万的医疗费时,急的团团转的她马上跑回家清出一些钱,又发动左邻右舍群众帮忙筹集,随后又到乡民政办申请救助。几番奔波下来,病款差不多了,杨利终于住进了华西医院,经专家们12小时的手术,脱离了生命危险。刘支书忧着的心,看着恢复越来越好的杨利,也逐渐踏实了。从06年至今,刘支书先后帮助贫困大学生8名,帮他们争取助学金2.4万,帮助村民争取大病医疗救助6万多元。刘支书关心别人,谁家有困难找到刘支书,她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2012年9月,赵家村9组的辜英明的女儿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本来其家属王容就是精神病患者,刘支书非常着急,怎么办?她首先召集社长开会,为此户增加低保,享受人数从1人增加为3人,然后到乡政府和民政局争取困难资助。

赵家村2组杨云花在2012年10月诊断为卵巢癌,家中孩子多,经济非常困难,刘支书帮她到县、省医院,四方求人,筹集经费,不到一周就在华西医院顺利手术,挽救了她的生命又挽救了她的家庭。

2011年到2012年底,通过D级危房改造,全村共改造了78户。李菊珍、辜贵光、辜永清、任双泉等十几户,刘支书帮助他们借资、垫资,才得以改造房屋。其中辜贵光家,房屋非常朽败,经济十分困难,想修又没钱,不修又不能居住。刘支书带领村委会去找建筑商,通过多次做工作,终于以1.93万的资金为辜贵光修建砖木结构住房4间,并为其垫资。

赵家村2组刘均明,家中孩子多,其家属几年前难产死亡,留下一个未成年女儿和一对龙凤胎,家庭十分困难,靠政府救济和社会帮助,住房少,条件差,家中无厕所,刘支书为其垫资5400元,为其解决了实际困难。

2010年,夏季的雨特别多,特别是8月19日那天,整整一上午的大雨。4社陈兴木土墙、玻璃瓦的四间房屋,在大雨的袭击中仅剩下2间半在那里摇摇欲坠。见此情此景,刘支书及时挪到临时居住房,将其一家暂时安置。随后她积极向上级争取指标、跑手续,最终政府补助1.6万元,支助陈兴木完成了农房改造,搬进了新居。

年年岁岁、平平凡凡,刘菊仙同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赵家村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一件件平凡的事,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佳话。她,一个柔弱而又坚强的女子,一个党的好女儿,一个村民的好支书!

地 址:仁寿县文林街道文林路1段380号   邮政编码:620599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单位:仁寿县政府办公室信息技术中心

协办单位:各镇乡(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县级各单位、部门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蜀ICP备08008128号  川公网安备 51142102511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