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即时比分

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足球即时比分仁寿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2017-11-15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1040819400/2021-4213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17-11-15
 发布机构  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程序  经本单位审核后公开

仁府办发〔2017〕79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各园区管委会:    

《仁寿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已经县十八届人民政府第22次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13日    

仁寿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中医药健康服务是运用中医药理念、方法、技术维护和增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活动,主要包括养生保健、中医医疗、特色康复服务,涉及健康养老、中医药文化、健康旅游等服务和有关支撑产业。根据《国务院足球即时比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足球即时比分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川办发〔2016〕69号)、《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足球即时比分眉山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眉府办发〔2017〕37号)精神,结合我县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新兴先导型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以建设中医药强县为目标,主动对接中医药强省战略,充分释放仁寿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潜力和活力,充分激发并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构建仁寿中医药健康服务新体系,提升中医药对仁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推动仁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医药互动、弘扬特色、创新发展、服务群众”的原则。强化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制度建设和行业监管等方面的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完善市场体系,增加市场供给,满足多元需求,提高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中医医疗服务为基础,拓展中医养生保健、养老康复等服务业,带动中医药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与科技转化,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可持续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体制机制,为提升全县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具有仁寿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力争在全市具有较强影响力,使之成为我县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加快形成多元化中医基本服务格局。到2020年,建成以公立医疗服务为主体,社会办中医服务为补充,覆盖全县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格局。基层中医服务量达到45%以上。    

——大力提升中医健康服务能力。构建集中医养生、医疗、康复、养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中医药健康服务人员素质明显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知名企业(机构)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融合远程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市场化服务新业态。    

——做大做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产业。构建以中医药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中医药服务贸易为平台,以仁寿道地中药材、优势资源和中成药大品种为龙头,以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保健食品、中医药文化产品和中医康养旅游为基础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体系。    

——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贸易能力。积极参与四川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鼓励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医药产品、服务品牌和企业。精准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立足省内市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    

——全面优化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环境。到2020年,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政策基本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完善,中医药服务型人力资源优势更加突出,形成地方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创新活力强、行业自律好、政府监管有效的发展环境。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支持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资源优势,举办以中医养生保健为主的养生中心、疗养院等。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性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    

拓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涵。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均设置治未病科。推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提供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和预防保健等特色服务。鼓励中医医院、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调理和药膳等技术支持。    

开展中医特色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充分利用全省中医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指导全县健康体检机构开展中医健康管理业务。推动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制定个性化中医健康干预方案或指南(服务包)。鼓励保险公司开发中医药养生保健、治未病保险以及各类医疗保险、疾病保险、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通过中医健康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等方式,提供与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相结合的疾病预防、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等中医特色健康管理服务。    

                                   专栏1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建设项目    

 

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推动仁寿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服务能力建设,发挥对全县治未病服务的指导作用。在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心卫生院设置治未病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治未病服务。    

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项目    

充分利用四川省建立治未病服务信息平台、健康管理专家数据库和中医健康管理商务平台的契机,争取在我县有条件的社区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    

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建设项目    

积极争取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示范建设项目。加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人员、技术、服务、产品等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加快发展中医医疗服务。    

推进优质医疗服务。依托县中医医院,大力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争取创建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增加1—2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深化区域内医疗机构帮扶和合作内涵,支持开展连锁经营或组建联合体。    

强化基层中医服务。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加强县中医医院建设,争取在2020年末,县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馆建设,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中医角建设,90%的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积极开展中医药县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    

支持社会力量提供中医医疗服务。支持社会资本举办专科性质的中医医院。加快发展个体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在市场准入、医疗保险等方面给予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模式。推动县中医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优化就医流程,为群众提供养生、保健、预防、治疗、康复等个性化和远程医疗服务。健全中医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鼓励中医执业医师有序流动。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专栏2 中医医疗服务建设项目    

特色中医医疗服务重点建设项目    

县中医医院实施医院整体迁建,并完成仁寿县中医医院康养中心的建设。     

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实施县级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村、社中医服务推广项目。推动中医医院开展中医诊疗服务模式创新试点,推动县(区)开展县乡一体化探索和实践。    

社会办中医建设项目    

引导社会资本举办中医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传统中医诊所。    

(三)切实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加强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建设。以县中医医院中医特色康复为基础,加强中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指导全县各二级以上医院和有条件的中心卫生院设置康复门诊及康复病房。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一批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康养机构。    

提升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促进中医技术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康复服务标准及规范。推动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医疗、训练指导、知识普及、康复护理、辅具服务。建立中医医院与社区康复机构的帮扶和双向转诊机制。推广适宜中医康复技术,提升社区康复服务能力。    

                                 专栏3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中医特色康复服务能力建设    

加强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特色康复科建设。鼓励设置康复门诊和病房,提供康复服务。    

(四)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推动中医药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县中医医院医养结合发展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养服务。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拓展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加强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间合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康养协作机制,运用中医药技术开展医养服务。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    

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县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和老年病房。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药诊室。鼓励社会资本建设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疗养院等医养服务机构。积极创建中医药特色健康养老服务示范基地。鼓励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群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    

                                   专栏4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建设项目    

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    

开展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试点,从机构、人员、技术产品等多方面探索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主要模式和内容。鼓励新建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特色的护理院、疗养院。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推进省级老年病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推动老年病专病诊疗方案应用示范研究。实施中医医院老年病科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五)培育发展中医药文化、运动健身和健康旅游产业。    

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发掘中医药文化资源,优化中医药文化产业结构。创作科学准确、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    

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推动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祛病延年为主题的健身培训、咨询等服务。普及和推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促进太极拳、健身气功(八段锦、五禽戏等)、导引等传统运动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    

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业与中医药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重点发展中医药养生体验旅游、中医药文化体验旅游、中医药生态旅游、中医药资源科考旅游、中医药观光旅游等。加强中医药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面向国内国际市场,开发以提供高端中医医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医疗旅游产品。打造集中医体质辨识、中医医疗和中医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鼓励旅行社开发中医药健康旅游并推出主题线路。发挥中医药文化底蕴突出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华老字号名店等优势,培育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旅游综合体。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市场宣传推广,支持举办中医药健康旅游和养生展览、会议和论坛。    

                           专栏5 中医药文化和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项目    

中医药文化产业项目    

支持中医药科普教育基地、中医药特色街区、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建设。    

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项目    

积极推动全县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打造一批中医药文化主题酒店、主题公园、名街、名镇、产业园、度假区。培育黑龙滩、五龙山等健康养生基地。开发食疗养生、生态康养等精品旅游线路。    

(六)积极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发展。    

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积极推动中药材优良品种培育。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养殖)业。开展珍稀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繁育、可持续采集管理、野生变家种和寻找替代品等研究工作。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使用全产业链开发,培育道地中药材大品种。    

加快中医药及相关衍生品研制和应用。鼓励中医药技术、人才、资本、实验室等多要素、多样化合作,推广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中药传统饮片的传承与发展,鼓励中药饮片、提取物的系统研究和协同创新。以市场和疗效为导向,推动中药创新药物的研发和转化。支持对临床需求量大、疗效显著的中成药大品种进行新剂型、新标准与适应症的二次开发。鼓励开展中医诊疗设备及器材的研制、评价及应用。支持亚健康检测、干预及保健产品的研制、开发、评价及应用。大力支持中医药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药膳)、功能型化妆品、日化产品等中医药健康衍生品发展。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相关服务产业。以中医经典名方、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为基础,研发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制定院内制剂县内调剂使用政策,依托县中医医院建设中药院内制剂,促进疗效独特的院内制剂在县内调剂使用。在二级以上医院建设或明确以药膳为主的营养膳食科。支持有条件的医院、企业开展药膳(食疗)标准方案与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    

                            专栏6 中医药健康服务相关支撑产业重点项目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    

积极争取省局野生中药材可持续采集管理示范项目。积极开展规模化中药材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及流通全产业链的发展。     

扶持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    

扶持发展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质量检测、服务认证、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支持中医药技术转移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化。    

(七)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走出去”。发展以黑龙滩、五龙山等健康养生为核心的国际中医药健康旅游。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医药合作,深化合作内涵,探索合作新模式。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引进来”。整合中医药优势资源,依托中医医疗机构,发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为境外来华人群开展中医医疗、康复、健康养生等中医药保健服务,提高我县中医药养生软实力。    

                                专栏7 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重点项目    

中医药服务“一带一路”项目    

探索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中医药合作项目,合作开办中医医院、诊所、学校等中医药服务机构。    

三、政策措施     

(一)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不断扩大开放领域。鼓励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考核合格后,取得中医医师资格开办传统中医诊所。香港、澳门和台湾服务提供者在我县中心城区可设立独资中医类医院,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中医条件,允许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与境外资本通过股权变更、股权收购等形式变更为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审批事项和互为前置等的审批环节,不得新设前置审批事项或提高审批条件,不得限制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的经营性质。除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和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外,对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设置审批实行属地化管理,床位在100张以内的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以及其他中医门诊部、诊所设置审批由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    

(二)完善财税价格政策。鼓励探索建立对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举办者的激励机制。符合条件、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可以按规定获得财政补助,其专科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可由同级政府给予支持。加大科技支持力度,引导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企业、个人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的捐赠,按照税法及相关税收政策的规定在税前扣除。完善中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    

(三)完善中医药保障政策。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项目。在规范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纳入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针灸、治疗性推拿等中医非药物诊疗技术范围。完善中医医院院内中药制剂的调剂使用、中医人员的执业、中医药服务人员职业资格认证管理、中医预防保健等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四)加强用地保障。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的衔接,优先保障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用地。对非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项目,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项目,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项目中配置中医药健康服务场所和设施可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五)加大投融资引导力度。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经营、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和公立医疗机构联合发展中医药服务,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等方式,利用多种融资工具进行融资。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医药健康服务融资进行担保。鼓励中医药健康服务利用境外直接投资、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国际商业贷款,大力引进专业人才、管理技术和经营模式。扶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创业投资企业,规范发展股权投资企业。鼓励各类创业投资机构和融资担保机构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创新型新业态、小微企业开展业务。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加大对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创新适合中医药健康服务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业务规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级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县卫生计生局要发挥牵头作用,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要问题,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县发改、财政、民政、人社、商务、文化、旅游等部门要各司其职,结合实际,细化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完善标准和监管。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规范、标准的制订完善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制,推行属地化管理,重点监管服务质量,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中医医疗、养生保健、中医中药广告等中医药健康服务市场监管。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将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和执业情况纳入统一信用信息平台,引导行业自律。    

(三)加快人才培养。加大中医药健康服务拔尖人才培养。培养推荐省级名中医、省拔尖中医师等学术领军人才,打造出一批以省、市名中医为首的在全市乃至全省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水平有突出优势及较高影响力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提高仁寿中医药在四川中医药的影响力。    

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训机制,着力培养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集中医药健康管理、科普宣传、贸易等的综合型产业人才;培养集中医药健康管理、心理咨询、护理、科普宣传等的健康服务人才;培育中医药健康产业企业家。    

(四)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实施中医药健康素养提升工程,营造全社会尊重和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重视和促进健康的良好氛围。支持各种传统媒体和数字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等新型载体,开办专门的节目栏目和版面,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活动,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弘扬大医精诚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持续开展中医中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军营、进景区、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形成全社会“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浓厚氛围。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中药、保健食品、医疗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