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仁寿县种植业“十二五” 规划 | ||||||||||||||||||
2014-10-30 作者:农业局 点击数: | ||||||||||||||||||
|
||||||||||||||||||
前 言 仁寿是全省有名的丘陵农业大县,种植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对提高粮食安全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优质农产品商品率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县委、县政府“十二五”的总体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制定仁寿县种植业未来五发展规划,对引导全县种植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章 仁寿县种植业“十一五”计划执行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县农业局引导农民不断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以适应需求的发展变化;亦对五年规划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补充,2009年与2004年末比较,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了较大的变幅。 2009年末,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249.17万亩,增加25.12万亩,增11.2%,总产83.13万吨,增7.33万吨,增9.7%,完成计划(74.8万吨)的111%,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人均占有粮食525公斤,增60.3公斤,增13%,完成计划(440公斤)的119%。水果总面积56万亩,增21万亩,增60%;总产量35.8万吨,增9.8万吨,增37.7%;完成计划(25万吨)的143%,总产值12亿元,增5.8亿元,增93.6%。 蔬菜栽播总面积26万亩,增5.7万亩、增28.1%;总产量58.5万吨,增29.47万吨,增101.5%。蔬菜总产值8.78亿元,增5.67亿元,升128.3%。棉花栽播面积1.65万亩,完成计划(1万亩)的165%,增0.65万亩,增65%,总产900吨,增300吨,增50%。油料播种总面积26.93万亩,增4.93万亩,增22.4%,总产量3.28万吨,增0.7万吨,增27.1%。西瓜1.25万亩,总产1.23万吨。甘蔗0.7万亩,总产1.44万吨。 农村经济总收入130.74亿元,增64.16亿元,增96.4%;农业总收入34.1亿元,增13.72亿元,增67.3%;种植业收入33.54亿元,增15.61亿元,增87.1%,完成计划(27.6亿元)的121.5%。农民人均纯收入4855元,增2469元,增103.5%,完成计划(3500元)的138.7%。 二、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09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640万元,地方配套4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土6万亩,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220元以上。 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61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30万元。 优质稻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9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70万元。 优质杂交水稻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完成投资7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685万元,地方配套65万元。 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001.8万元,其中国家投入2550.8万元,地方配套175.8万元,农民自筹3451万元。 优粮工程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68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455万元,地方配套225万元。 扩大内需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9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400万元,地方配套199万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完成投资579万元,其中国家投入579万元。对24875名农村劳动力开展了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20546人,转移就业率82.6%。 体系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0万元。 粮种补贴项目(包括小麦、油菜、水稻、玉米、棉花)完成投资7636.3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7636.36万元。 “十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19987.16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5546.16万元。 三、“十一五”特点与启示 (一)“十一五”期间种植业发展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实施的农业项目数量增加、投入增大。共实施了25个项目,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总投入19.99亿元,其中国家投入15546.16万元,分别为“十五”期间的1.6倍和5倍。 二是粮食安全水平恢复性提高。“十一五”中期受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县人均粮食占有量曾一度跌到了450公斤以下,到2009年恢复到了525公斤。 三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粮食种植面积大体保持在240万亩左右;经济作物92万亩,其中水果种植56万亩、蔬菜等26万亩;饲料种植10万亩左右。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幅度提高。有毒有害物质对生态的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枇杷、梨、柑桔等水果类无公害农产品年产量达到了20万吨。 五是棉花沦为辅助性经济作物。棉花是仁寿县20世纪70-90年代的主要经济作物,顶峰时面积曾达25万亩。受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已降到1万亩左右,仅占经济作物面积的1.8%,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微乎其微。 (二)“十一五”期间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启示。 种植业发展必须由市场导向,各级政府及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由行政干预转向扶持和引导。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网络,开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途径。争取并实施农业项目,诱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对推进种植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围绕我县“一节点、二新城、三基地”的总体规划,由市场导向,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家庭经济发展道路;争取并实施农业发展项目,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信息网络功能,提高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和非农产业职业技能,不断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健全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加大农技推广、农村能源和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1. 总体目标 稳定粮食面积和单产,确保粮食安全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建造农村新型能源 2. 主要经济指标。 (1) “十二五”末年粮食播种总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平均亩产330公斤,年产量85万吨、农业增加值5-6%,全县人均占有粮食450公斤。经济作物面积105万亩,产值24.3亿元。绿肥饲料作物10万亩,产值6000万元。种植业总产值40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每年递增8%。 (2)技术推广及产品规模。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50个,示范、推广大、小春粮食、油料、蔬菜、水果栽培、地力培肥与配方施肥、病虫预警与综合防治新技术25项次。 (3) 生态农业与农田基本建设。每年成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保护全县99万亩基本农田,每年完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建设3.0万亩;每年完成40万吨秸秆直接覆盖还田,还田面积16万亩。 (4)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十二五”末全县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80万亩,无公害粮食生产达到50万吨,无公害水果达到30万吨,无公害农产品率60%以上。 (5)农村能源建设。“十二五”期间建设户用沼气3万户,全县农村户用沼气累计10万户,占全县总农户30%,适宜建池农户建池比例达到70%;建设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1000处,累计1200余处,养殖场建池率达90%以上;建设大型沼气工程10处,累计12处;建设集镇及村镇净化沼气池200处,基本解决集镇及村镇有机物料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利用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推广10万户;节能炉推广5万台;全县使用清洁能源用户达20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50%以上。继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普及项目村服务站,全县达200个。逐步解决农村、城镇及乡镇有机物料无害化处理和农村能源再生利用问题。 (三)规划年限 2011-2015年 第三章 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稳定农作物面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突出抓好农村能源,扩大蔬菜基地建设规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水果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计划完成项目5个,总体投资60.67652亿元,其中国家投入51.92241亿元,地方配套1.4215亿元,群众自筹7.3326亿元。 一、标准粮田建设项目 实施“田地平整、肥沃、水利实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木保护适宜、科技先进适用、品种优质高产”标准农田建设。坡薄地爆破改土4万亩、坡耕地改造7.5万亩、调整稻田田型6.5万亩、土壤改良7.5万亩,购置农业机械175台,推广科技措施、配套水利措施,加强田间道路、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等,到2015年完成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亿斤。计划投资128578.7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06327.6万元,农民自筹22251.1万元。年度计划及区域分布见附表1。 二、水果产业项目 “十二五”末,全县水果面积65万亩,产量42.5万吨,产值14.3亿元,精品果率达到6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70%,果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 (一)枇杷:新发展3.5万亩,到2015年枇杷面积达到20万亩。大力推行设施栽培和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完善果园道路、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到2015年每年发展0.7万亩。建设地点为文宫镇、高家镇、鳌陵乡、古佛乡、大化镇、板燕乡、观寺乡、元通乡、中岗乡、龙桥乡、视高镇、文林镇。 (二)柑桔:新发展4万亩,到2015年柑桔面积达到23万亩。以“清见”、不知火等晚熟杂柑为主导品种,分别实行低劣果园改造和新果园高标准建设。2010年到2015年每年发展0.8万亩。建设地点为新店乡、河口乡、禾家镇、中农镇、汪洋镇、禄加镇、双堡乡、识经乡、宝飞镇、谢安乡、龙旺乡、板桥乡。 (三)梨:稳定现有规模,进行品种结构调整,淘汰部分原有老化品种,到2015年梨子面积控制在7万亩。 (四)桃:新发展1.5万亩,到2015年桃子面积达到9.8万亩,实行早、中、晚熟配套,早:中:晚=4:4:2,2010年到2015年每年发展0.3万亩。建设地点为中岗乡、向家乡、高家镇、文林镇、满井镇。 (五)枣、李、核桃等其他小水果,面积稳定在6万亩,提高单产,增加农民效益。 计划投资1360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20000万元,地方配套6000万元,群众自筹10000万元。 三、蔬菜产业项目 建设蔬菜基地25万亩(其中专用蔬菜基地5万亩),整体温室大棚1个,智能化育苗工厂1个,大型保鲜工厂1个,蔬菜加工厂2个,蔬菜批发市场1个。计划投资18100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181000万元。年度计划及区域分布见附表2。 四、生态农业建设项目 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三清”工程,建设农田废弃物收集池3万处,发酵处理池0.5万处,设置田间“频振诱虫灯”1万盏。建设生活清水处理设施3万处,生活垃圾收集设备2万个,生态庭院10万户,配套完成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建设,有效控制农村“三废”污染、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计划投资79036.5万元,其中国家投入79036.5万元。年度计划及区域分布见附表3。 五、农村能源建设项目 建设户用沼气3万户,全县农村户用沼气累计10万户,占全县总农户30%,适宜建池农户建池比例达到70%;建设养殖场小型沼气工程1000处,累计1200余处,养殖场建池率达90%以上;建设大型沼气工程10处,累计12处;建设集镇及村镇净化沼气池200处,基本解决集镇及村镇有机物料无害化处理和再生利用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推广10万户;节能炉推广5万台;全县使用清洁能源用户达20万户,占全县总农户的50%以上。计划投资82150万元,其中国家投入32860万元,省、市、县配套8215万元,群众和企业自筹41075万元。年度计划及区域分布见附表4-1、4-2。 第四章 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植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抓好种植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种植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常规农业与结构调整的关系,常规农业是结构调整的基础,如果放弃常规农业去抓结构调整,势必影响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只有在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所以在常规农业的关键时期,必须集中精力,加强领导,抓好关键措施的落实和常规技术的推广应用,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确保全县的社会稳定。 二、依靠科技,趋利避害 我县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是不可逆转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已被实践证明的“旱地规范改制,大春适度争早,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中心”的技术组装配套的技术路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趋利避害,减少和克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要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先进技术的运用,以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三、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灾能力 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是增强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持之以恒的抓好以水为中心,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地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的空闲时节,抓好塘、库、堰、池、窖、凼建设和各类渠系的整治,大力改造坡薄地,增厚土层,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抗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自然灾害给种植业生产带来的损失,才能确保农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深化对种植业的财政扶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种植业又是弱势产业中的弱势产业。种植业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种植业健康发展需要各级财政的大力扶持。特别是国家和省级的种植业项目,大多数是针对种植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而设置的,都要求地方配套一定的工作经费。制定种植业项目配套工作经费的县级财政扶持政策,对争取上级种植业项目,促进仁寿农业发展十分重要。另外,种植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大,风调雨顺增点产,一遇灾害掉下来,生产经营风险较大。应当引入商业保险机制,出台优惠政策,激励农民投保农业生产险,以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促进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