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仁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电话:028—36201212 网站标识码:5114210002.
2016年一季度仁寿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简析 | ||||||||||||||||||
2016-05-13 作者: 点击数: | ||||||||||||||||||
|
||||||||||||||||||
2016年,仁寿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66995.1万元,同比增长13.6%,分别比全国、全省、全市平均高3.3、1.8、0.2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全县商贸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征 1、城乡消费品市场均实现快速增长 一季度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08762.1万元,同比增长13%,占整个消费品市场的56.9%;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233万元,同比增长14.3%,占整个消费品市场的43.1%。乡村比城镇增速高1.3个百分点。 2、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协调发展 一季度仁寿批发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85194.8万元,同比增长13.3%,其中批发业实现90272.7万元,同比增长13.1%;零售业实现194922.1万元,同比增长13.4%。仁寿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1800.3万元,同比增长14.4%,其中住宿业实现11685万元,同比增长14.5%;餐饮业实现70115.3万元,同比增长14.3%。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均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3、限上企业和个体户持续发展 仁寿商贸限上企业和个体户比上年净增加了10户,共达203户,其中批发企业16户,零售企业70户,住宿企业9户,餐饮企业31户;限额以上零售业个体经营户57户,限额以上餐饮业个体经营户18户,限上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2户。一季度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6574.5万元,同比增长19%,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高达24.3%。 二、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 1、政策支持商贸企业(个体)的发展 县委、县政府狠抓改革创新,抓商贸流通,保持商贸经济平稳发展,商贸经济结构协调发展。2015年新增入统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36户(其中新增企业19户,个体户17户),退出26户(其中退出企业6户,个体户20户),全年净增规模经营户10户,总计达到203户,为商贸经济持续稳步地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促进了消费增长 消费和收入息息相关,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为消费品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一季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040元,同比增长8.6%。在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撂荒耕地治理的情况下,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368元,同比增长10.7%。 3、旅游带动消费增长 近年来,仁寿发展购物、美食、休闲和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经济,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改善消费条件,培育消费热点,周末、假日旅游成为刺激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统计,一季度全县接待国内旅游人数241万人次,同比增长29.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23亿元,同比增长38.8%。 4、相关举措推动了消费品市场发展 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完善了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完善消费设施、改善消费环境、拓宽消费领域以及开拓农村市场为消费品市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1、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较小,仅占18.1%。数量比较多,但缺乏规模效应,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作用不够明显,贡献率仅为24.3%,低于上年的29.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2.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的3.7个百分点。培育扶持限上商贸企业,提高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增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拉动力,是确保仁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稳定地增长的关键。 2、限上住宿企业增速较低,制约经济快速增长 限额以上住宿业数量较少,增速减缓,个别住宿企业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整个限上住宿业的发展速度,如华生宾馆。影响限上住宿企业营收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春节消费因素显著,一、二、三月份同比增速分别为11.3%、17.9%、9.6%,春节所在的2月份住宿收入远高于其它月份,如何提高普通月份客房入住率是难点。二是包括个体旅店在内的限下住宿业对限上住宿企业客源分流作用明显,一季度,限额以上住宿业同比增速为13%,低于限下部分增速1.6个百分点。限上住宿企业受政策、销售模式、市场竞争等多方因素影响,增速逐年放缓,部分住宿企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应对市场消费结构变化形势,是促进住宿企业稳步发展的重点。 3、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努力扩大内需 城镇化恰恰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条件。我县人口基数大,并且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较低,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这恰好也是推动城镇化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有条件快速推进城镇化建设。政府为农民进城提供一些必要条件:一是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为劳动力输出输入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二是为民工提供适应市场需要的职业培训。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支持创业项目,提供就业机会,适应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趋势,大力发展小城镇商贸业,繁荣市场,在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项目建设,引导创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提高商品购买等消费能力。 4、积极拓宽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层次 要从满足不同群体多层次需求出发,大力拓展电子信息、通讯产品、教育培训、大众餐饮、婚庆服务、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消费,为城镇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消费市场。要积极培育旅游、休闲、文化、保健等服务性消费项目,从而带动相关商品的消费,让服务消费成为推动消费市场新的增长点。加大旅游、休闲、文化为一体的旅游事业投入,创建旅游知名品牌,持久推动消费市场发展。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提高消费档次以增加消费层次,积极引导居民(村民)消费观念更新,进一步引导消费者向更健康以及更高层次消费方向发展。 5、采取综合性措施,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一是强化“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增强购买力。农民购买力是农村市场的决定性因素,而农民购买力取决于农民收入水平,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二是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村改居、乡改镇,建立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突破口,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小城镇为农村市场的中心,建立健全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提高商品流通效率。三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利及通讯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6、加强规模企业统计业务水平和依法统计意识 一是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业务培训,强化对企业统计人员的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因业务不熟造成误报数据的情况。二是相关行业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财务、税收管理等工作,要防止企业避税瞒报经营收入、争取项目资金虚报经营收入的情况发生。要在所有规模企业中树立起依法统计、如实统计,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意识。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