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即时比分

脱贫攻坚扬起风帆 砥砺奋进还看今朝
2016-09-05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008570032/2016-000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日期  2016-09-05
 发布机构       
 公开程序 

 

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电视直播大会现场  

 

黄路惠走访贫困户  

 

曹河村村民肖建芳,不等不靠,通过踏实苦干,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图为肖建芳在悉心照料养殖的兔子。本报记者 钟烨 摄  

 

刘毅正在喂羊  

本报记者 郭侨  

曹河村村民肖建芳,不等不靠,通过踏实苦干,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图为肖建芳在悉心照料养殖的兔子。本报记者 钟烨 摄  

刘毅正在喂羊。  

近年来,仁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要事来抓,认真落实中央“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省委“四个好”“六个精准”扶贫要求和市委“1593”脱贫攻坚部署,全面实施“五个一批”行动和21个专项扶贫工程,带领全县上下艰苦奋斗,苦干实干,已累计完成脱贫解困20.94万人。目前,全县正上下一心,合力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底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第一书记”黄路惠: 夯实脱贫基础 用心用情帮扶  

2015年8月,黄路惠被选派到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任“第一书记”.石家社区经过严格的程序评议出了20户42名贫困人口,黄路惠通过逐一走访,了解到石家社区贫困户主要为“老、弱、病、残”,如何结合村情民情,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成为困扰黄路惠的难题。  

黄路惠认为,“扶贫先扶志”,比物质贫困更可怕的是思想观念上的贫困。通过走访她发现,20户贫困户中,单身的有10户,有的抱养了子女,有的至今仍一个人生活;还有6户子女长期在外打工,家中仅老人留守。受长期贫困、长期留守的影响,“等靠要”、“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惰性思维不同程度存在,普遍缺乏改变现状的热情,缺乏脱贫信心。  

黄路惠多次入户走访,与贫困户交心谈心。一年间,召集贫困户开会10余次,平均每户入户座谈15次以上,电话联系更是频繁。与贫困户的关系从陌生到熟悉,从不信任到依赖,黄路惠逐渐引导着他们学会憧憬未来,规划未来,激发内在动力,在思想上率先脱贫。  

在结对帮扶单位县委办公室的大力支持下,黄路惠和村两委一道,向水务、林业、畜牧、文广新、旅游、供电、妇联等部门争取了9个项目170余万元,向县委办、民政、工会、残联等部门争取了直接补助到户资金约3.92万元,2015年实现脱贫2户8人。  

为了让贫困户们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两不愁”,黄路惠与村两委一道,挨户座谈,逐户谋划,根据每户的实际,分别为他们制定了种植、养殖、创业、就业、低保兜底等切实可行的脱贫办法。通过精准的一户一策,全村20户贫困户都有了明确的脱贫方向,并努力向着“四个好”的目标迈进。  

“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找‘外援’”.黄路惠说,通过与飞天现代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筹备成立精准贫困户生态养殖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利用公司的商业营销优势,增加贫困户的种养收益,降低风险,助力脱贫。  

脱贫攻坚不是说出来而是干出来的,黄路惠表示,将继续以坚定的信心和饱满的热情,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始终不忘“第一书记”的职责,干在最前面,做到最实处,带领石家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奔小康。  

村支书宋良君:  

点面结合求发展 不断夯实增收基础  

仁寿县大化镇英雄村地处二峨山脉,属大化镇最偏远的山区村,由于山高路远,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极为落后,种养殖业依然是传统落后的耕种方式和组织形式,缺资金、缺技术、缺营销,主要是“靠天吃饭”,农产品收入低、增收致富动力弱。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科学制定扶贫规划,加大扶贫力度,强化扶贫工作举措,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大化镇英雄村党支部书记宋良君说,通过点面结合,彻底改变了基础条件。  

一是电网改造。于2015年10月实施了农网改造一期工程,总投资154.2万元;二期工程目前已经动工。工程完工后,将全面解决英雄村用电问题。二是基站建设。已新建通信基站1座,总投资约98万元,极大缓解了通信问题,待简蒲高速通车,高速路沿线基站建设后,全面解决通信问题。三是交通会战。经努力协调,已明确由简蒲高速施工方负责新增一座下穿隧洞、全程硬化施工便道作为英雄村新的出村大通道。工程完工后英雄村出村道路宽4.5米以上,路程缩短3.5公里,将彻底改变英雄村偏远闭塞的面貌。此外,还将新建、改建村社道路约4.6公里,缓解通行难。  

按照精准扶贫、一村一策、一户一策要求,在全村44户贫困户中,为其中40户111人制定了产业扶持计划,为31户46人制定了低保兜底计划,为38户51人制定了医疗救助计划,为9户11人制定了教育资助计划,为32户77人制定了异地搬迁计划。  

综合施策,不断夯实增收基础。一是补助资金15.14万元养殖牛12头、羊213只、猪33头、小家禽2260只。二是补助资金6万元种植优质枇杷28亩、核桃10亩、枣子13亩、樱桃8亩。三是针对性培育发展种养大户5户以上,为下一步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造条件。截至目前,44户贫困户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395元。  

宋良君说,下一步,英雄村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做深做细做实各项工作,全面实现44户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目标。  

贫困户刘毅:  

自力更生先脱贫 致富不忘众乡邻  

今年34岁的刘毅是仁寿县松峰乡雀岩村3组村民。家中有3口人,夫妻二人多年外出务工没有挣到钱。2013年年初,经过考虑,刘毅决定回乡养羊。跑遍所有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羊圈,买了70只种羊,刘毅心想,只要努力干,好日子就会开始了。  

天有不测风云。一个月时间不到,70只种羊死了40多只。当年8月,一场大雨又将家中唯一的三间破草房冲垮。正当刘毅举步维艰,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迎来扶贫攻坚的好政策,他家被确定为产业扶持的精准贫困户。  

“市、县、乡联系领导和驻村工作组干部了解了我创业失败、无钱无房的情况后,多次到家中关心我,耐心地开导我,我也深刻地认识到创业一定不能蛮干,要自己懂技术会管理才行。”刘毅说,针对他有文化、喜欢钻研和全村荒山荒草多的特点,驻村工作组干部与他商量后决定继续走养殖山羊的路子。  

说干就干,驻村干部迅速联系有关部门,帮刘毅重新规划整治羊圈,向他传授山羊防疫治病知识。刘毅潜心学技术,县畜牧局、乡畜牧站成了他拜师学艺的地方,每天上网学习成了必修课。半年下来,从羊病的预防治疗到商品羊的销售,刘毅都尽可能地搜罗并记录下来。2015年,刘毅争取到项目资金10万元,再次扩大养殖规模。现已建成1100平方米养殖区、运动区和生产区;种草5亩,年出栏商品羊200只左右。刘毅家年人均纯收入达2.5万元,去年已脱贫。刘毅也真正明白了“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的道理。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调动贫困户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贫困户“求发展、奔小康”的愿望,让贫困户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摒弃“等靠要”的心态。  

“致富不能忘本!”在刘毅最困难的时候是各级干部在关心他,是邻里乡亲在支持他,现在全村有很多乡亲还很穷,刘毅一直在思考应该为大家做点什么。针对乡亲们大多无技术的问题,刘毅提出了一个想法,采取了“寄养”模式,让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买来羊羔到养殖场,由自己统一养殖管理,他们不定期到养殖场务工,养成商品羊后,统一销售,确保他们的收益。  

下一步刘毅还将采取“代养”的模式,把羊羔免费送给贫困户养殖,教会他们养殖技术,定期上门服务,养成商品羊后由他回收销售,给农户每只羊300—500元的代养费,帮助他们脱贫。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不思变”.刘毅再下一步的打算,是全村养羊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建立专业养羊合作社,吸收更多贫困户成为会员,带领他们发家致富。“我马上要修建新房子,还要积极申请入党,有机会还去竞选村干部!”刘毅相信,只要敢想敢干,贫穷就会离去。“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指日可待。  

  
关闭窗口